learning
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

-《庄子·内篇·养生主第三》

《养生主》是战国时期哲学家、文学家庄周创作的一篇文章,载于《庄子·内篇》。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。全文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,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,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;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,说明处世、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,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;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,与世推移,以游其心,安时处顺,穷天理、尽道性,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,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。文章描写生动形象,细节刻画精细入微,寓说理于故事之中,意趣横生,富于启发意义。
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知识是无穷的,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,是要失败的。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却还要这样去获取知识,是失败中的失败。做好事不去追求名利,做坏事不去触犯刑法,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,做为处事的法则,就可以保护生命,保全天性,可以养护精神,享尽天伦。

人生是有限的,但知识是无限的(没有边界的),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,是必然失败的。庄子主张的是“至知/无知”,即知识不能简单地说“越多越好”或“越少越好”,而是要区别清楚。顺道知识越多越好,悖道知识越少越好。所以,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,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,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。这里的“道”,可以理解成真理。

       已而为知者。为知:自以为有知。
       为知不能理解成学习知识,这与庄子上下文不连贯,庄子中从没提过有某某人追求无限的知识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 逍遥游齐物论一直在讨论小知、大知的问题。为知理解为“自以为有知”就可以前后呼应,互相印证。
生命是有限的,知识是无限的,用有限的生命掌握无限的知识,是不可能成功的,
人不可能掌握无限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大知者,自以为无所不知,就真的危险了。
自以为是大知者的危害:
危害1
      自己不懂却以为自己懂得,掌握了错误的知识却以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,并用来指导生活,就会产生危害。
       从前都是母乳喂养的,人健康长大了。
       后来有了奶粉,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效果一样吗?未研究之前这是个未知问题,但是人们并没有想过,想当然的认为是一样的,于是很多人都用奶粉喂养了。但是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更健康。这就是以不知为知,以小知为大知。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(承逍遥游)
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”(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)
危害2
       由于人的知识有限,推理能力有限,验证知识的能力有限,立场各有不同。
       人常常用不全面或错误的知识、错误推理过程、不同的立场,推导出和他人不同的结论(物论不齐,承齐物论)。
       人常常有过高的自信心或者虚荣心,认为自己推理的结论是对的,别人的是错的。
       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,叫做智。
      人常常为了争论对错而争斗,仅仅是为争论谁更聪明而争斗,是为虚荣心而争斗。(知也者争之器也。启人间世)。
       碰到每个与自己观点不同的,都要去争论一下谁更聪明,人的一生都会在争斗中度过。
       子曰: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圣人追求知识不追求虚荣。圣人会反思自己并且请教他人。